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章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第77章 尘埃落定(2)  (第1/5页)
    崇祯14年4月上旬末    崇祯问道:“周爱卿,你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?为什么只出兵4到5万主力?”    周铉回答原因有四点:    其一、5万左右的军力大约是2到3个总兵的兵力,灵活机动,责任容易落实到位、容易指挥,不会出现一遇到硬仗,因为“责不罚众而溃逃现象”;    其二、5万左右兵力,不需要过多粮饷装备,朝廷负担轻,能够长期持久与建虏打;    其三、大明人多地广,经得起小的失败和不断的消耗;而建虏只是弹丸之地,人口只有几十万;    长期用5万精兵与对方消耗,最终他们会消耗不起。    如果长此以往,大明不断增加类似几个5万精兵,联合作战,则肯定能够横扫建虏。    其四、只使用5万兵力,则有更多兵力防守蓟辽防线,从山海关到太原镇的长城防线。    这样皇上和京城的安全能够得到保障!    崇祯突然问道:“周爱卿,什么叫‘责不罚众而溃逃现象’?”    这些东西突破了崇祯的常识,在他看来,逃跑肯定是要杀人的,都杀人了你怎么还敢跑;    但是在中国整个历史中,一直存在着,只是没有人点醒崇祯皇帝,更不知道战场上“责不罚众”的后果。    实质上,当危险来临时,那些勇气和胆量不够的人这时候不会考虑后面的砍头,而是内心更担心眼前的危险,甚至有侥幸的想法;    大家都逃跑了,皇上不可能只砍自己的头,砍所有人的头则更不可能。    周铉只好答道:“回皇上,当大规模作战,兵力10万以上时,肯定总兵有5个及以上; 
		
				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